美谈

  • 发布时间:2018-05-02
  • |
  • 作者:佚名
  • |
  • 阅读次数:240

闲暇时,总想去看看黄昏,晚霞是美丽的,有时候也会有一些人同我一起欣赏,但目之所及都是一些古稀之人,想想,每个人都有追求美的权利。有时候,我们对美有一种“酸味”效应,世界上本来就是美的,却应为他不属于自己而丑化,一株花的美在于有人能欣赏它,它的美是大众的,一件物的美是有区别的,拥有它的人欣赏其美,得不到的人就会吹毛求疵,把它贬的一文不值,所以我们都认为大自然是最美的,就因为任何人都能得到它。生命,就是美的延续,我们每个人都有生命,我把我的生命寄于雪域,那常年覆雪的天山,天山之巅有天池,天池之上曰飘渺,飘渺之中含太虚,圣人云,“无妄”,也许生命的美就是无妄。

我喜欢西藏,说那是朝圣的地方,我想那是因为西藏缺氧,人上去,拼命想的一件事就是呼吸,没有了利益之争,也就美了许多,世界上有很多奇迹是无法解释的,就如那悬空寺,那建寺的整块石料和那一整根石柱是如何运上去的,怎么打磨的,我们现在都无存得知,猜不透,感觉其神奇,感觉其美,今人不会同古人争风,也就理所当然地欣赏其美了。某君甲喜欢饮茶,某君乙喜欢咖啡,某君丙喜欢白开水,这就所谓各有所爱,当其中有人开始争辩是饮茶、咖啡、白开水,谁最好时,就有了美的异化,当三人都喋喋不休开始争论的时候,美在无形中就有了阶级,如若君甲是官员,某君乙是企业家,某君丙是平民,那么争论就会很快结束,最终美的标志也就形成了,就是饮茶。某君乙或许会有求于某君甲,而会毕恭毕敬,某君丙无权无财,它的分量可以忽略不计,小人物怎么会掌握真理,这是潜规则。

当形成美的准则时,某君丙就会放弃他所喜欢的,渐而转向饮茶,当有人问及是,便会回答,当官的,有钱人都喜欢,那就说明茶是好东西,我当然也就喜欢了,就会丙传丁,丁传戊,之后所有人都会这样认为,因为国人便是如此的,趋向心理。我们常说,一叶知秋,那么秋的美就可以用一片树叶概括,简单到极致就是美。古人都好写秋,秋雁、落木、秋霞、晨露等都在文人笔下赋予一种情感的美,或悲秋,或赞秋,都是一种内在美的传承。

这种美是一种文化的定向,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,我们现在也乐于写秋,或者可以说为,附庸风雅。现在提笔,我不敢说是在作文,更不敢自称美文,文字这种东西,好比“鸦片”,不仅用他的人容易上瘾,看它的人也容易上瘾,孔圣人用短短千余字就影响了五千年之久的华夏,其效可见一斑,文字的美丑,也是仁者见仁,或许就有人喜欢风花雪夜,或许也有人就喜欢时政策文,或许还有人就喜欢骈偶散文诸类不等,却无一能及孔圣人之功效,思之再三,得出愚见:孔子功在社稷,孔子文功在修德、养性,如此而已。

四季有风雷雨雪相伴,如果夏季出现下雪天气,我们会惊叹为怪事,雪的美在错误的地点已失去其功效,利用孟子的话就是,与天不和、与人不和、与自然不和,这就是:失常非为美矣……诸如白色,我们视为高洁之誉,兰素有君子之称,就得益于其白,对于白,我们却不能称赞外表,就如我们赞美一人,而称其为“小白脸”,就不外乎骂人了;再者视白为吉祥之物,却不能在丧者之家说“恭喜之语”,这就是:分情境之为美矣……再者,美并不是“非白即为黑”,加之人就复杂了很多,人可同赏一种风景,却不可共享一片利益,面对风景可以毫不顾忌地说美,但回到社会,穿上了套装,就以权贵论美丑了,这就是:疏贵论美说……其美者,视之无形,却固于灵台,观之无色,却幻于贫贵,食之无味,却嚼而不溃。其美者,言之又不甚了了……(文/富德生命人寿吕梁中支财务部王芳)  责编:小白